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五:“管城县,本周封管叔之国,自汉至隋皆为中牟县。隋开皇十六年于此至管城县,属管州。大业二年改管州为郑州县,又属焉。” 考管城历史,曾是商朝都城亳都,周初为管国,东周属郑国、韩国。秦置管县,属三川郡。汉初属河南郡,后并入中牟。开皇元年改中牟为内县,十六年析内县置管城,隶管州。大业二年称郑州,治所管城。大业三年改荥阳郡,仍治管城。唐初复管州于管城,贞观元年废管州,管城属郑州,贞观七年郑州治所迁管城,直至五代。管城唐时是两京道上一座位置比较重要的城市,城市的规模并不大,宋人孙山诗云:“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虽是宋时情状,也可揆测唐时情况。虽然城市不大,其西城墙大概只到今郑州市中心管城区人民路、杜岭街,但却是交通要冲。李商隐《为舍人绛郡公上李相公启》:
而郑之为地,右临梁苑,左倚成皋,比之列藩,实为剧郡。山东望族,几同屈景之强;洛邑顽民,常杂萑蒲之聚。永言出拔,岂易其人?而又孔道所因,使车旁午,送迎或阙,则怨讟流词;馆饩稍乖,则职司贻辱。托之金器,犹或难居,矧在朽材,宁宜久处!
李商隐文中称郑州虽小,然比之列籓,确实称得上“剧郡”。因当汴洛大道,驿使、旅人错综复杂,交错纵横,送迎如果有不周之处,则会生怨恨诽谤,驿馆食物稍不好,则有司遭辱。足见唐时管城交通情况之繁忙和复杂。管城县有驿,本在城内,后大和二年移至城外,刘禹锡有《管城新驿记》:
大和二年闰三月,荥阳守归厚上言:“臣治所直天下大逵,肘武牢而咽东夏。谁何宜谨,启闭宜度。先是驿於城中,驿遽不时,四门牡键,通夕弗禁。请更於外隧,永永便安。”制曰:“可。”守臣奉诏,无征命,无夺时,縻羡财,募游手,逮八月既望,新驿成。郑人胥说,琢石而记曰:在兑之方,面元负阳,门衔周道,墙阴行桑(一作墙荫行栗),境胜於外也。远购名材,旁延世工,暨涂宣皙,瓴甓刚滑,术精於内也。蘧庐有甲乙,床帐有冬夏,庭容牙节,庑卧囊橐,示礼而不也。内庖外厩,高仓邃库,积薪就阳,峙刍就燥,有素而不愆也。主吏有第,役夫有区,师行者有飨亭,孥行者有别邸。周以高墉,乃楼其门。劳迎展蠲洁之敬,饯别起登临之思。溱洧波澜,嵩邱云烟,四时万象,来贶於我。走毂奔蹄,遄征急宣,入而忘劳,出必屡顾,其传舍之尤乎!
太守姓杨氏,字贞一,华阴宏农人。郑为雄州,非闻人大吏不得在其选。夫驿之宜迁於外也,前此二千石尝言之而重改作,若贞一可谓果於从政而决行其言,惜乎未施於大也。
大和二年八月,刘禹锡过郑州,主政的好友杨归厚主持修建的新驿站刚落成,遂请刘禹锡纸墨,梦得欣然作此文。文章首先介绍建新驿站的背景,是因为“驿遽不时,四门牡键,通夕弗禁”,已以不适合繁忙的交通需求,遂移城西。耗时五个月,终于建成。驿站外是宽阔大道,桑栗夹道成荫。“暨涂”指用泥抹屋顶或者墙壁,“宣皙”为明亮的白色,则知管城驿主体为洁白的粉墙,“瓴甓”指砖石,管城驿主体建筑的砖石坚固平整。唐诗中常将驿亭称“红亭”,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诗:“公府西岩下,红亭间白云。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水木涵澄景,帘栊引霁氛。江南归思逼,春雁不堪闻。”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上述诗作均言驿站驿亭会涂为红色,然刘禹锡文并未言此。“蘧庐有甲乙,床帐有冬夏”说明驿站的房间是分等级的,客房的被褥也分季节分明,一应俱全,“庭容牙节,庑卧囊橐”,驿站设有专门存放行李的房间或空间。随行的役夫有专门的住处,行军者有专门的进餐处,带小孩及内眷者也有别邸以便避嫌。驿站后部是马厩、厨房和仓库,堆积的柴火、草料等均分区储藏,保持干燥。为了安全起见,驿馆四周皆峻宇高墙,正门有高轩的门楼。从梦得文看,管城驿确实是一座规模很大、规格也不低的驿站,我们从其建制也能揆知长安都亭、长乐、洛阳都亭诸驿的盛大。从《管城新驿记》我们大概能了解到唐代驿站的大体规模和结构,有门楼,四周有高墙合围,进门后有影壁,绕过影壁是驿庭,是驿站的公共空间。驿庭后有驿厅,为驿站长官办公这所,亦承担接待功能;驿庭两侧为客房,分等级,亦分主仆,同时还辟有女眷幼童住所。驿厅后是厨房,仓库,再后边则是马厩。另外,大的驿站还设有相对大型的专门“餐厅”供行军者使用。唐代驿站的规模大概为十丈见方,唐时一丈约等于2.6米,则知一个驿站的建筑面积大概为近千平方米,如果再算上周围的亭台池阁,则会更大。
管城驿的地望何在?我们首先要厘清汴洛古道在郑州市的位置。2015年11月,中原古道研究会发起“寻访千年古道”活动,对汴洛古道郑州段的古驿站、寺庙道观、金石碑碣、乡聚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 汴洛古道郑州段大体沿着今商都路、郑汴路、东、西大街至二七广场(113.672984,34.758283),然后分为南北两支,一路沿解放路、建设东路、建设西路至须水立交(113.534672,34.768241),另一路沿中原东路、中原中路和中原西路至须水镇南。又据郑州文物局杨超先生考证,管城驿的地望在今郑州市人民公园内(113.669565,34.767617)。 考人民公园地望,位于今管城回族区的西北角,南距二七广场500米,汴洛道郑州段正是于此地分为两支向西。故揆测管城驿大致坐标信息为:西北角(113.670383,34.764138),东北角(113.670652,34.763945)、东南角(113.670697,34.763738)、西南角(113.670365,34.763782)。
韩愈《次硖石》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许浑《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孟郊《《长安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