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七“邮驿”:“在渭南县西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亦大统十四年置,在杜化川。’二驿今废。” 杜化驿设置甚早,魏大统间置,唐时因之。《新唐书》卷一三八“二李马路”:“路嗣恭,字懿范,京兆三原人,始名剑客,以世荫为邺尉。席豫黜陟河朔,表为萧关令,连徙神乌、姑臧二县,考绩为天下最。玄宗以为可嗣汉鲁恭,因赐名。转渭南令,主杜化、东阳二驿。” 知玄宗时杜化、东阳为渭南的两大驿站。“杜化”一名出自何处?考渭南地貌,城市北枕渭水,南临黄土台塬,受到下伏阶梯断裂及洪水冲刷,南部台塬出现多条沟道川峪,形成黄土台塬与洪积扇相间的地貌。这些川峪多有大大小小的水道流入平原北入渭水,无论丰枯,常年保持水流的有赤水、沋水、零水等。“杜化谷”是其中一个谷峪,但其水较小,属季节河流。清雍正岳冠华《渭南县志》卷三载“杜化谷水:在县西十里。”唐武德七年曾建杜化渠,灌溉今良田、白杨、双王、程家一带的良田。考杜化谷今址,当位于今渭南市杜化路南阳郭原上,亦称“背坡沟”,覆盖区域包括今背坡村(109.471786,34.470584)、南沟村(109.484117,34.467463)、小东沟、南沟等,至阳郭塬南缘与连霍高速交汇处至。东面小东沟村、南沟村据相对高程50米的台塬,南面的背坡庄村、西面的背坡村及北面的西沟村皆据台塬,合围形成一个喇叭状谷地,其出口正对连霍高速和G108。杜化水出谷后流入渭南西之平原,古时架有桥梁,清雍正岳冠华《渭南县志》卷三载 “杜化桥:在县西十里杜化谷水上,今废。”今渭南仍有“杜桥”地名,即地即位于杜化谷口南约1.5公里。杜化驿的具体位置大概位于何处?据《类编长安志》载,位于县西一十三里,而《元和志》一载渭南县至长安一百三十里,戏水驿据长安都亭驿九十里,则可推知杜化驿东去戏水驿二十七里(约14580米)。从临潼区戏上村沿连霍高速用G108测距,其位置正好位于杜化川北口与平原的交汇地带,大概在今渭南市南湖公园(109.471254,34.492762)、朝阳公园(109.487237,34.498505)、杜桥一带。具体座标信息为:西北角(109.473405,34.497595),东北角(109.486628,34.49706),西南角(109.474267,34.490693),东南角(109.486412,34.491288)。
韩愈《次硖石》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许浑《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孟郊《《长安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