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水驿在荥阳东。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荥阳”条:“本汉旧且,晋属荥阳郡。高齐改郡名成皋,以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郑州。万岁通天元年改为武泰县,仍隶河南府。神龙初复为荥阳,属郑州。” 又郦道元《水经注》卷七“济水”:“索水又东北流,须水右入焉。水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亦曰柰榆沟也,又或谓之为小索水。东北流,木蓼沟水注之,水上承京城南渊,世谓之车轮渊。渊水东北流,谓之木蓼沟。又东北入于须水。须水又东北流,于荥阳城西南北注索。” 考今之河道,须水与索水间源头相距10公里以上,均由西南向东北流,须水在荥阳东北、今郑州中原区沟赵村附近(113.532778,34.845289)入索,而非西南。《水经注》误。
武德四年置须水县,属管州,贞观元年寻废,后为镇,属荥阳。须水驿当大道。前述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庄宗李存勖、晋高祖石敬瑭等人由洛至汴,均休憩于须水驿(参见“积润驿”条)。《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天成四年”:“甲子,帝发大梁。丁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协卒于须水。庚午,帝至洛阳。”胡三省注曰:“唐初置须水县,贞观中并入郑州管城县。《九域志》:‘郑州荥阳县有须水镇。’”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四年由大梁至洛阳,宰相崔协扈从,卒于须水。天子巡幸,必走大道,故知须水驿必当大道。又郑刚中《西征道里记》载,五日宿郑州,六日是,侯家庄,须水镇,宿荥阳县,七日洪沟店。 知须水镇在由汴至洛的大道上,为必经之所。《一统志》“开封府卷”“关隘目”:须水镇在荥阳县东四十里,有须水桥为邑民走集处。又“山川目”:“须河在荥阳县东四十里,郑州西二十里。”按今郑州中原区有须水村(113.534219,34.763747),位于须水河东500米,此地当为须水驿地望。其大致坐标信息为:西北角(113.529643,34.763753),东北角(113.530991,34.76359)、东南角(113.530829,34.762819)、西南角(113.529553,34.762745)
韩愈《次硖石》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许浑《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孟郊《《长安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