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桥屡见史籍。郦道元《水经注》卷十六“谷水”:“谷水又东,又结石梁,跨水制城,西梁也。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径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 谷水经过洛城,河上建有石桥,且“跨水制城”,足见此桥之重要。薛居正《旧五代史》卷四十六“末帝纪上”:“夏四月壬申,帝至蒋桥,文武百官立班奉迎,教旨以未拜梓宫,未可相见,俟会于至德宫,时六军勋臣及节将内职已累表劝进。”后唐末帝李从珂入洛,文武百官至蒋桥相迎,可见蒋桥是进入洛阳城的重要节点。《资治通鉴》卷二七九“潞王下清泰元年”载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经长安、华州、昭应、陕州、渑池等地入洛,后唐闵帝已北窜魏州,朝中诸臣六神无主,安从进对宰相冯道说:“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中书舍人卢导云:“潞王入朝,百官班迎可也;设有废立,当俟太后教令,岂可遽议劝进乎?”安从进屡次催促,言潞王即刻就到,冯道等蜂拥前去迎接。但潞王迟迟不来,故“三相息于上阳门外”。后直至壬申,“潞王至蒋桥,百官班迎于路。” 从这段文字可知两个信息点:首先,“蒋桥”是出入洛城的重要关口,其地位如同长安的长乐驿。重要的军事和外交事件,必须远至于此迎送,否则如卢导所云“班迎可也”;其次,“蒋桥”必在上阳宫门西,因为冯道等人久候李从珂不至,暂时息止于上阳宫门。上阳宫位于洛阳西北侧洛水边,南临洛水,北望禁苑,《大唐六典》卷之七“尚书工部”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 苑之东垂也, 南临洛水,西拒谷水, 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2013年在洛阳市在上阳宫原址建上阳宫文化园(112.432912,34.652654)。考上阳宫旧址,上阳宫西门已临谷水,若百官赴谷水迎送是一个非常隆重的礼节,则必非至上阳门外的谷水,否则就等同于出宫迎接。也就是说,上阳宫门只是谷水迎接处(蒋桥)和宫禁间的中间位置,或者说,上阳宫门至少距蒋桥还有不近的距离。又《旧唐书》卷一百四“高仙芝 封常清 哥舒翰”载:
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封常清从提象门入,砍倒树水阻止追兵,由谷水向西,奔陕州而去。案,上阳宫共有七门,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北曰星躔门;南面二门,东曰仙洛门,西曰通仙门;北面一门,曰芬芳门;西面二门,曰金华门,另一门不可考。其中提象门为上阳宫正门。封常清由上阳宫正门入,当由西门金华门出,来到谷水边,并进而沿谷水向西北逃至新安方向。由“至谷水,西奔至陕郡”揆测封常清至沿谷水北行,至至北点,转而向西。则此“至北点”是否为蒋桥所在地?又《资治通鉴》卷二六四“天祐元年”:“癸卯,上憩于谷水。自崔胤之死,六军散亡俱尽,所馀击球供奉、内园小儿共二百馀人,从上而东。全忠犹忌之,为设食于幄,尽缢杀之。豫选二百馀人大小相类者,衣其衣服,代之侍卫。上初不觉,累日乃寤。自是上之左右职掌使令皆全忠之人矣。甲辰,车驾发谷水,入宫,御正殿,受朝贺。”从这段记载可知,朱全忠逼昭宗迁洛阳,癸卯,昭宗于谷水休息,第二日方出发入宫,说明“谷水”距宫城有不近的距离。又《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
闰四月乙未朔。丁酉,车驾发陕州。壬寅,次谷水行宫。……至谷水顿,全忠令医官许昭远告内园等谋变,因会设幄,酒食次并坑之,乃以谋逆闻。由是帝左右前后侍卫职掌,皆汴人也。甲辰,车驾由徽安门入,朱全忠、张全义、宰相裴枢独孤损前导。是日大风雨土,跬步不辨物色,日暝稍止。上谒太庙,礼毕还宫,御正殿宣劳从官卫士,受驾。
这段记载的内容与《通鉴》大同小异,但时间略有不同。《旧唐书》记载的昭宗休憩于谷水的时间比《通鉴》所载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说在谷水停顿休息了两日。而且提到了在此处设有行宫。这当然不能说明谷水行宫距宫城就有两天的路程,但亦足以说明洛阳人饯送的“谷水”,确实距皇城比较远。《旧唐书》所载昭宗由徽安门入,徽安门为洛阳城外郭城北西边的门,也就是说其距谷水折西之处更近,但仍然也需要在谷水行宫止栖驻跸。
蒋桥是否为上述材料中提到的“谷水”“谷水行宫”?从史料的相互关系看,是可以相互佐证的。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测,以洛阳最大的驿站临都驿为出发点,向西北找到谷水西折的最北点,是否此地即为蒋桥所在地?据专家考证,临都驿不是一座简单的驿站,而是一座驿城,也是迎宾、饯送、休憩之所 ,其址位于今洛阳开发区孙旗屯。从“双溪未去饶归梦”(唐彦谦《寄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白居易《河亭晴望》)等句来看,当临水枕河。(详见“临都驿”条)由临都驿出发,若走北崤道,则北行至蒋桥左转沿谷水西行。我们由今孙旗屯乡靠近洛水处的“洛浦秋风园”向西北方向测距约7.4公里,到达谷水北岸的冯庄(112.404663,34.695781),由此谷水向西折。我们再由冯庄向西测距16200米,其位置恰好在礠涧村附近,符合唐时30里设一驿的标准。虽然河道有变迁,但根据史料及实地踏查,我们希望确定一个基本正确的、让我们可以“心之所安”的地望。唐时蒋桥当在今洛阳西工区华山北路谷水以北的冯庄。
韩愈《次硖石》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许浑《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孟郊《《长安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