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
位置
创作时间
792年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孟郊四十六岁及第,任溧阳县尉,不得志,遂放迹林泉,徘徊赋诗。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之称。今传有《孟东野诗集》10卷。
写作背景
公元792年,本年春,下第东归赴徐州,途经建中年间两河战场时追吊,遂作此诗。
作品鉴赏
公元792年,本年春,下第东归赴徐州,途经建中年间两河战场时追吊,遂作此诗。比起《登科后》的恣意任诞,这首诗心情则稍显狭窄。孟郊性情耿介,作诗亦横空硬语,率意直言。此诗即为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藩镇罪恶,抨击浇薄世风,心系民生民瘼之作。诗人以明丽之春意与萧条之古意作比,两两反衬,一明一暗、一盛一衰间更能产生鲜明的对比,让人心念一紧。孟郊作诗力戒平庸,勾章棘句,精思苦练间,往往见雕刻其险。“腥”字化用通感,可以想见两兵相接,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的场面。“冥”字又将自然花落与虚诞生死暗相契合,幽冥窈远,读来寒意骤生。故而韩愈有诗赞曰:“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绝非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