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不厌楚山路,祗怜襄水清。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位置
创作时间
754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王岑赴襄阳任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判官,岑参有诗送行。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王岑赴襄阳任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判官,岑参有诗送行。作品的起首两句先言王岑曾担任过“汉阳使”之类的职务,再点明王岑离京此去的地点是荆州一带。接下来两句先写因王岑曾担任过楚地的官职,所以说王岑“不厌楚山路”。又说王岑对楚地深有感情,所以言王岑“只怜襄水清”。“津头”两句用晋代都在襄阳出任官职的山简、朱序二人典故寄托作者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山简典故是作者期待友人能够在襄阳度过一段逍遥自在的为官生活;朱序典故是作者期望友人在襄阳任职期间有所建树。“夜入”两句主要是写友人此去南行的路途中,景色优美。“害群”两句写作者对友人的嘱托:先说邪恶之人在友人的管理之下能够自我畏惧,改过自新;再说友人在为官过程中,执法应以公平为主。最后两句,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虽然作者写趁着黄昏,劝友人早早出发,但联系上文作者对友人殷切期待以及嘱托,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对友人是不舍的。这种婉转的表达方式,是需要耐心细读得出的,也正是如此,使作品经久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