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70年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屡试不第。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
写作背景
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本年停举,罗隐经新安至长沙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
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本年停举,罗隐经新安至长沙途中所作。诗至晚唐,已经缺乏盛唐那种阔大的气象和飞动的气势,而转向一种精细的情趣的宁静的境界。尤其是咏物诗,取材愈发细小,而着意在意境刻画上下功夫。罗隐现存咏物诗六十首,也同样具有上述特点。此诗恰似信手拈来,笔法上沿袭了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然细读之后又仍能窥探出罗隐一贯的创作路数。即隶事用典。发端两句平淡无奇,尚未能跳脱出前人吟咏梅花的窠臼。然当梅花攀附于寿阳公主的额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朵小小的梅花,将她的名字留在暗香浮动的梅林间。不仅如此,此诗的格调也更上一层,从细小的题材里挖掘出新意,读来沁香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