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潼关

重门随地险,一径入天开。华岳眼前尽,黄河脚底来。
飞轩何满路,丹陛正求才。独我疏慵质,飘然又此回。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吴融(850-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人。龙纪初,及进士第。初随韦昭度入蜀平反,任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又召为左补阙,官终中书舍人。吴融善工诗,兼擅各体,又以七绝诗为最。其诗工整对仗,擅长援引经史。有《唐英集》三卷传世。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无考。此诗写潼关,起首两句必是先从潼关之地势险要着笔描绘。其中,潼关是春秋时期随国的发源地,故以随地代指潼关;次句写作者远眺潼关,描绘潼关之险峻:见潼关与山相连,无边无际,知在眼前,却在天边一般。颔联两句从山水等角度写潼关之地势重要:既有华山耸峙,又有黄河漫过,此地不能不称得上险要非常。诗的前半部分写景结束,转入后半部分的叙事部分。颈联两句看似是作者实写,却是作者虚笔想象,但仍然是对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现象的一种艺术性描写。”飞轩“谓轻便的车马,这里是说因为皇帝求贤,追名逐利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到达长安,于是驾轻车,不辞劳苦,从潼关经过。作品的结尾两句是作者对这种世相的观点及做法。最后两句是说,我慵懒不能追名逐利,所以一次次从长安返回家乡。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谦语,用意是在以婉转的话语实现对当今世相的讽刺目的,可谓诗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