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

栋宇非吾室,烟山是我邻。百龄惟待尽,一世乐长贫。半壁悬秋日,空林满夕尘。祇应双鹤吊,松路更无人。
位置
地点未详
创作时间
840年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
写作背景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秋,李德裕被召入朝,由淮南节度使入相,赴京途中过洛阳惠林寺,聊作此诗。
作品鉴赏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秋,李德裕被召入朝,由淮南节度使入相,赴京途中过洛阳惠林寺,聊作此诗。唐大和初至会昌年间,洛阳形成一个以白居易为核心的闲适文人群体。他们好禅亲佛,耽玩园林,表现出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思想上追步白居易的新吏隐观—中隐说。发端四句,诗人用五言诗的形式坦露出内心世界中更为真切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再是那个内修外攘、政绩粲然的宰相形象,而是一个细腻、孤峭的心灵。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七言以浩歌,五言以穆诵(刘熙载《艺概·诗概》)。”李德裕正是以五言诗的形式抒写自己内心的隐幽情思。物色的变化总是牵动着诗人的心。夕阳的余辉攀缘在墙壁间,斜斜地穿梭于枝桠的罅隙,让空寂的山林造成一种繁茂的视觉印象,给人一种久远的时间感。此外,诗人还善于将松、鹤等包蕴士大夫坚贞品格、高洁志趣的意象并置摄入笔下,更增其不俗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