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39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公元739年,岑参23岁时漫游河朔之地,春至河阳,访闻处士。
作品鉴赏
公元739年,岑参23岁时漫游河朔之地,春至河阳,访闻处士。岑参边塞诗古今独步,但他绝不止于“边塞”。他曾隐逸嵩阳十年之久,他笔下的自然田园也熔铸了诗人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风袅袅,焱日暾暾,扑面而来的盎然春意已让人微醺。更有黄鹂、村郭次第点染,诗人以明丽画笔描绘了一幅充满张力的乡间春日图。此番春日踏青乃是诗人追寻魏晋名士的风流雅致而来,何以见得?西晋潘岳曾援受河阳令,东晋陶潜更是隐居在此,终日以琴酒诗书自娱。“浮光掠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倘若结庐在此般人间仙境,又岂是车马逢迎,风尘邀结之人所能体会的简单的快乐。这首诗与岑参的典型之作不同,没有蔽日的沙尘,凛冽的萧风,而是以细腻笔触宕开,正所谓“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辛文房《唐才子传》),读之尤能令人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