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42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742年7月,26岁时自长安东行,往游梁宋之地。途经关西,宿客舍中有诗寄友人。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元年7月,26岁的岑参自长安东行,往游梁宋之地。途经关西,宿客舍中有诗寄友人。诗作首联除了交待创作时间及地点是渐近秋日的关西客舍外,还为整首诗奠定了感伤的感情色调,为下文抒情做准备。颔联两句写作者此时独自一人客居他乡,摇曳不定的烛光伴随作者,也点燃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又近秋日,每户捣衣制作寒衣的声音也声声催耳,令作者联想家中此时的景色。除了对家乡有思念情感,作者还在路途中对友人生出浓厚的想念情感。独自一人,客居他乡,此种情境下,作者在思念家人,友人之外,还将这种感伤的情绪放置于对自己身份,前途命运的感叹上。诗作尾联讲26岁的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期许和憧憬,有在客舍中勉励自己的意思。全诗虽然自首联以下,每句一种感情,但这三种感情是有严密的承袭关系的,想到亲近的关系,接着想到这些亲近关系对自己的期待,这种逻辑是很严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