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位置
创作时间
740年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30岁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而后被谤谪龙标尉。王昌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今存文集六卷,诗集四卷。
写作背景
公元740年冬,诗人被任命为江宁县丞。741年夏,停留洛阳期间与綦毋潜、李颀相别,作此诗。
作品鉴赏
公元740年冬,诗人被任命为江宁县丞。741年夏,停留洛阳期间与綦毋潜、李颀相别,作此诗。清人王夫之在强调诗歌情景关系的处理问题时曾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昌龄作诗尤重渲染。在诗人笔端,孤舟、赤岸、落日、空波、微烟、明月、古寺、高楼、南风,无不构成一幅清冷幽静的凉夏月夜图。意象的更迭概括了时空的转换,时光流转间,由暮色四合的江岸边聚焦到皓月当空的古刹里。禅意骤然涌现,却全然没有失意者的孤寂忧愤。尾二句暗合题意,没有直言之,却借由午夜梦回,将诗人即欲西归的喜悦之情娓娓道来。由策马起程的事件,到精心撷取的意象,再到梦回归乡的情态,由动及近,由外至内,层层递进。情景相生,着实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