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36年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
写作背景
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九月,李德裕以太子宾客分司居洛阳,期间居于平泉别墅,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
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九月,李德裕以太子宾客分司居洛阳,期间居于平泉别墅,有感而作。李德裕常受累于良相的威名,而让人忽略了他的文才。此诗道出了万千游子初归故土的陌生与眷恋。诗人置身于故乡陌生而熟悉的环境中,一路迤逦而来,心情颇不平静。发端言情,写得极为真挚,当为以情动人之表率。踏上故乡的第一片土地,就再也挪不开目光,车轮徐徐前行,只为了将故乡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用细腻的笔触宕开,极言眷恋却不藻饰。正是这样的纯粹白描才配得上毫无掺杂的思乡之情。中间四句写景。视野由近及远、由静及动,截取日常的生活场景入诗,烟火气扑面而来,充斥着盎然的生命张力。观此情境,惆怅寥落之情不禁涌上心头。遥想当年杨仆不甘做关外侯,不得已将封地东迁至新安。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诗人阔别故乡多年,人事已非,不禁感慨系之,自己早已不能以家乡人自居,反主为宾的客伤之感萦绕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