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约751),字、号均不详,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写作背景
作品鉴赏
天下宗周,叔齐、伯夷不耻,二人遂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人修庙以纪之。黄昏向晚,时令清和,诗人登高拜谒,慨然有怀。古人的身影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草木无过,却被殃及迁怒。首阳山上林木森森,清幽疏旷更添寂寞。昔人已去,空留白云千载,舒卷悠悠。诗人于写景之外申发出自己的新见:夷齐二人杀身成仁是自己的选择,后人又有什么立场妄加议论?落日吊山、孤鸟横波,峭崖千韧,日光寒峻。数句之间,写尽意态,包孕着高苍古朴之气。诗人以议论作结,天涯沦落的漂泊之感乘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