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29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交好,二人有唱和诗歌传世,世称“元白”。乐天前期诗歌以讽谏为主,有《新乐府》传世;后期专攻通俗诗歌创作。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春,白居易因病改授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自此不复出。
作品鉴赏
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春,白居易因病改授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自此不复出。白居易一生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落叶归根的思想始终盘踞在诗人的脑海:“老爱东都好寄身”。大和以后,二李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诗人深感不安,故求置身散地,冀于远害。此诗抒发了重归故土的欣喜之情。自乘着车舆由驿吏牵引着避开长安这多事之地后,人间事了,且得自由。从此回归到平凡的世俗生活:“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看淡身外之物,活在当下,“只合欢愉不合悲”(白居易《对镜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