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为岳岂不贵,所悲涉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赠君双佩刀,日夕视来期。
位置
创作时间
710年
作者简介
崔湜(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人进士及第,初调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官终中书令。《全唐文》收录其文三篇。《全唐诗》收录其诗32首。
写作背景
景龙四年三月,诸学士送高询赴唐州刺史任。有诗相赠
作品鉴赏
唐中宗景龙四年三月,高询赴任唐州刺史,诸学士设宴饯别,有诗唱和,因有此作。唐州,即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诗的首联点明此日饯别高询的时间为桃李芳菲时的仲春时节,此时的长安当是一片花红柳绿的世界,这是长安最美好的季节。以下三联避开饯别时的场景不写,反而想象高询离别后,自己关于高询的离愁。颔联言自己为高询离自己太远,或者离京都太远感到伤悲。颈联写自己与友人相距甚远,思念已不足以缓解离愁,只能借助梦境这一独特的方式排解自己心中对友人的思念。尾联是对饯别宴上作者与友人分别赠送信物的描写,也是化用了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中的立意,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别后的深浓愁绪。全诗避开饯别时现场的描写,全写作者对高询离别后的思念。因用古诗较多,所以本诗呈现出一副质朴的面貌,正是这种质朴的外表更有利于作品中浓郁情思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