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位置
地点未详
创作时间
744年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写作背景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古城时所作。
作品鉴赏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古城时所作。时高适四十岁,正隐居宋中,以耕钓为生,虽欲跻身仕途,但又求尽无门,因此萌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意绪。发端伉爽。以形象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荆棘丛生,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江湖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以烟消云散,化作满地尘滓。“忆昨”四句推开。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盛景。“全盛”句折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