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开早律,霁色荡芳尘。城阙千门晓,山河四望春。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宝瑟调中妇,金罍引上宾。剧谈推曼倩,惊坐揖陈遵。意气一言合,风期万里亲。自惟安直道,守拙忌因人。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揶揄惭路鬼,憔悴切波臣。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生涯无岁月,岐路有风尘。还嗟太行道,处处白头新。
位置
创作时间
640年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贞观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时年二十二岁,诗人进京应试,不第,游于京、洛,后回义乌省亲。
作品鉴赏
此诗当作于贞观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时年二十二岁,诗人进京应试,不第,游于京、洛,后回义乌省亲。春意破空而来。碧空如练,芳气袭人。诗人晨起将发,回望长安,御沟萋萋连通太液,宫阙迢递延伸平津。诗人想象着自己也是那紫阁丹楼里的座上之宾。有如东方曼倩之俦,得遇陈遵投辖之举。承蒙圣上恩眷,风信相投,入仕以报效知遇之恩。“谈器”二句犹写诗人对自己的宽慰自解,大器晚成也未可知。而后笔锋一转,回到残酷的现实。虽然文阙三冬,结果还如苏秦说秦一样“书劳十上”,失意落第。离长安越来越远,入仕之路越来越艰辛。前路漫漫,内心不由写满凄怆,何时才能衣锦还乡,不逾虚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