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长安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兵乱时,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蹭蹬十年,复归洛阳。官终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内容,当是作者自峡州返回长安,结束十年贬谪生活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初至长安,除了感到长安繁华昌盛之外,还为自己能够幸运地离开贬所,重获新生欣喜到难以置信,也对皇帝朝廷等释放他的人心存感激。作品起首“十年”一句提及自己在十年贬谪生活中遭受到的非人待遇以及残酷折磨。“三遇”一句对皇帝的洪恩表示感谢之情。“今日”两句着笔作者初至长安,骑马游荡时候的心理描写。从肮脏逼仄的贬所到四通八达的长安九衢,生活环境的落差之大,使作者难以相信这一切的改变,所以作者不禁自疑“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从全诗来看,作者在回忆贬谪生活以及面对全新生活的表现,都为我们去推知古代贬谪生活给被贬官员造成的压力与折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