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27年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历任当涂、太平令。后转入为监察御史,又任润州司马。历户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写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元年春日,许浑落第后欲北游,与友人告别,因有此作。
作品鉴赏
唐穆宗长庆四年春日,许浑落第后欲北游,与友人告别,因有此作。作品的首联单刀直入,直接写作者离家在外已有十年之多。作者离家本是意欲求功名,而此日作者落第,十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作者难免有嗟叹人生不顺,年少无成的感叹。颔联两句作者写在这十年里,为了求取功名,作者日夜愁苦,不仅添了白发,而且在时间的摧残下,还改变了容颜。这是一位落第士子的心态最为直接的表达。受到落第无成的打击,作者继而在颈联书写下自己愿意出关北游,建功边塞的愿望。唐代士子或是科举为官,或是出塞入幕,都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两条途径。许浑此时在京落第,遂生出塞入幕之心。作品的尾联是作者对友人说的答谢的话。作者对友人的知己之恩以及陪伴自己借酒消愁的行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