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刺飞鹅鶬。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故人南燕史,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位置
地点未详
创作时间
741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岑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北游河朔。
作品鉴赏
岑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北游河朔。岑参自二十献书阙下未果后,屡屡出入于京洛之间为仕途奔波。此后十年,诗人“出入二郡,蹉跎十秋”。历经十载干禄,诗人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云霄坐致,青紫俯拾”的踌躇满志变得郁悒满怀。诗人将求仕无果而意欲归隐之念通过一系列暗淡的秋景展现出来:长风、白茅、野火、枯桑。肃杀的秋意是最会撩拨人的心绪的。诗人心中秋草黄尽,愁云密布遮住了前行的光。故诗人笔下的景物意象多呈现一种清幽之味,笼罩着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