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位置
创作时间
808年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历任当涂、太平令。后转入为监察御史,又任润州司马。历户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三年,作者首次自家至长安应举,途中见潼关高峙,因有此作。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无考,大致是作者首次自家至长安时,途中见潼关高峙,因有此作。作品首联两句作者先以“红叶”与题目中“秋日”相呼应:秋日黄昏,作者独自一人登楼远眺,遂有此作。颔联两句写中条山以及太华山在云雨之后的美丽景色。“归”字极好,写出太华山因山高,所以山上有云雾弥漫的景色;“过”字也不错,写出中条山上因雨过后,呈现出的明丽景色。颈联两句是作者远眺所见:苍茫树色随着山势的绵延略有不同,滔滔江水之声犹如在眼前流淌一般。雄浑的景色在作者面前展开,带给作者以雄壮的气势,令作者感受到震撼。诗作的最后两句叙事,写作者即将到达长安,但心中想的还是家乡的渔樵等意象,表现出作者欣喜又伤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