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杨巨源(755-?)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任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官终河中少尹。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有诗集五卷。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题目,当是作者在灞水边,饯别友人所作。此诗题目虽言饯别,但作者不写饯别场景,却另辟蹊径,选择具有饯别意蕴的灞岸柳枝意象进行描写,使全作含蓄内敛,婉转多情。有唐一代,唐人因为柳树之“柳”与“留”谐音,喜爱在送别时折断柳枝,送与友人,以示对友人的期望以及不舍之情,所以柳枝在唐诗中也就成为了具有离别含义的意象。又因为唐人喜爱选择灞岸作为送别地点,所以“灞岸折柳”就成为了送别的固定意象以及写及送别必须要写的内容。此作中作者正是使用“灞岸折柳”的意象内涵的基础上,才将作品写得如此含蓄。作品前两句描绘灞岸春日景象起兴,杨柳含烟桃花点红,正是春日最有色彩的时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殷切请求,请求好风不要吹拂柳枝,扫去行人的足迹行踪,使自己无从想念。表现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通过请求的方式表达出来,婉转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