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50年
作者简介
刘长卿(726—786),字文房,宣城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下狱,左迁南巴尉。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长卿善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九年,友人东归,刘长卿相送,因有此作。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九年,友人东归,刘长卿相送,因有此作。全诗除了离别时候因感于日后无复相见的离愁之外,还有作者为友人多年以来,无所收获而感到的心中不快。这种不快情绪埋藏颇深,只有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作者这种深层情绪。作品的首联写景起兴。在这两句中,作者写到“相看愁自深”。而看的对象不同,所生出的愁也是不相同的。作者同灞亭相看,生发出的是离愁别绪;作者同友人相看,生发出的是作者为友人多年终无所获的不快情绪。“河边”两句写离别情绪。以满眼葱郁的春景为底色,衬托情意绵绵,难分难舍的离别场景,突出送别人与离别人的感情深浓,为全诗蒙上伤感气息的做法,是唐人创作离别诗的统一范式。“关路”两句也是这样写法。诗作的最后一联,作者对友人心生怜意,为友人在外多年,终无所获而感到心有不快。可以说,这首诗在前半部分写得婉转蕴藉,将情绪隐藏得很好。但选择在最后一联将自己心中情绪一吐为快,实在是“相看愁自深”,愁绪郁郁凝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