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76年
作者简介
崔涂,字礼山,江南人。生卒年不详。光启四年登第。终生飘泊,漫游四方,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其诗喜用古事,而不见拘束。情调苍凉。著有诗集一卷。
写作背景
公元876年,经过河南府。
作品鉴赏
公元876年,经过河南府。晚唐国事衰微,千疮百孔的唐王朝大厦将倾,风雨欲来。这个时代的诗人们敏锐地将自己苍凉的兴亡之叹、黍离之悲寓于所见所闻的离宫废都、荒台旧苑之中。礼山登临古迹,抚今追昔之情愈加哀婉落寞。首联写汉魏时期洛阳城繁华一时,卓荦诸夏,然而宏图霸业亦不过化作眼前萧条之景,巍巍神都随着时间的浪潮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空留如今寂寞清冷之景;颔联在作者的视角下,看到的是断壁残垣,颓败荒凉,早已不能想象汉魏时洛城亭台楼榭栉比的盛况;颈联“野”、“荒”、“高”、“远”四字更添凄凉之景的纵深感,在空间维度上摘取通向废弃颓唐苑落的小径、孤矗在远街之上的槐树这些景物,愈加映衬出而今洛城的衰颓;尾联作者由眼前景道出心中伤,想起曾经浮屠当空,马卒车往的洛城,心中涌起兴废荣枯的交替感伤,路绝人稀处,独留一人唏嘘而已。当时的长安由于战乱早已破败不堪,洛阳更不必言之,这首诗既是对故去繁华洛城的追忆,更是时局的反映,诗人心中对现实的无奈之感与历史的兴衰变迁激烈碰撞,情感色彩十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