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34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岑参20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此诗当作于由偃师往返洛阳所作。
作品鉴赏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岑参20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此诗当作于由偃师往返洛阳所作。起句发问,道出诗人心中困惑。仔细思量,原来湍流急旋哪曾追赶得上诗人归心似箭。颔联是离愁的升发。独在异乡为客,已是羁旅;寓居扁舟一叶,甚言漂泊。黄昏向晚,夕阳的余晖在水面洒下粼粼波光,像是一片盛开的花海,漾开了弥漫的愁意。颈联词意一迭宕,由乌云蔽日到晴空万里,只需要一个起棹扬帆的瞬间。尾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大有苏轼“此心归处是吾乡”之旷达,饶有意味。纵然仕途濩落,亦有州闾衡门,可以栖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