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登封途中作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晓云连幕捲,夜火杂星回。谷暗千骑出,山鸣万乘来。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位置
创作时间
695年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汾州隰城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后因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钦州。善工诗,有《宋之问集》传世。
写作背景
公元695年,宋之问奉使嵩山,至崖口,有诗。
作品鉴赏
公元695年,宋之问奉使嵩山,至崖口,有诗。此诗描述了武则天登嵩山时的盛大场面。帐幔锦帷在巍峨的嵩山上层层铺叠,放佛神仙驾游云端,盛况非凡。清晨登临时,云霞与绣帐一同舒卷,如霓虹闪耀;夜晚下山时,灯火与星光融汇交织,似银河回转。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山谷也显得幽暗;天子乘辇清跸而来,军队欢呼声响谒行云。诗的首联用一个“壮”自概括登山声势之浩大;诗腰两联具体描写登山的浩大场面,笔法生动;尾联诗人自谦才疏学浅,言皇恩浩荡,结构完整。全诗寥寥四十字,即事即景,对仗工巧,锦绣成文,壮阔沉雄,气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