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内容,当是作者途经华清宫,目睹华清宫旧迹,心有所感,有志而发,因有此作。有唐一代,凡是写及华清宫的作品,内容总是离不开唐玄宗的盛世,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安禄山的叛乱。通过细读诗作内容,可以发现作者所感之旧事涉及到了上述全部三种内容。作品的起首两句先写玄宗朝承平繁盛的景象之下隐藏着祸根:此句用安史之乱前夕,边使告急,朝廷官员为了不打扰唐玄宗的享乐生活,所以隐瞒不报,贻误战机,导致唐玄宗仓皇出逃。此句一是写及玄宗朝的奢靡景象,二是借此对玄宗晚年政治上的失误作出批判。颔联两句是写出逃前夜,宫廷内部的慌乱景象。作者选用杨贵妃形象,以贵妃落泪,暗示此时宫廷内部的恐慌、害怕气氛。颈联两句结束对玄宗朝的遥想,转而写作者亲眼所见:作者伫立华清宫前,见妆楼紧锁,石莲依旧保持着盛开的状态,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上句妆楼紧锁已经暗示出此时华清宫凋敝破败的景象。尾联两句写作者对玄宗朝尤其是唐玄宗的怀念,表现出作者对大唐盛世的怀念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