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65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王季友赴任虢州,有诗送行。
作品鉴赏
唐代宗永泰元年,王季友赴任虢州,有诗送行。作品的起首两句写作者同友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先言作者同友人早年即识,交往时间是较长的;再说作者嗟叹友人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仕途一路坎坷蹭蹬,很晚才得到一个小的官职。次句语句真切,令人读来只觉作者同友人情感之深厚。颔联两句承接首联意绪,仍是作者感叹友人多舛命运,蹭蹬仕途。在此联中作者感叹友人头发已白,但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理想。颈联两句是作者遥想友人一路上将要遇到的风景。自长安香西,必然经过华阴,而华阴县内有华山上有华岳祠,离华阴不远处还有潼关,潼关之下有黄河流过。虽然这些景色不在一处,但都是友人即将经过的风景,所以作者在此将其并列,统一写下来。尾联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告诫语,也算是作者对受此影响赴外上任的友人一种殷勤嘱托。在这首作品中,虽然没有涉及出现“酒”等代表宴会的意象,“钟”等代表乐器的意象,但作者在这篇作品中的情感抒发倒是引人发叹,令人感叹作者与友人情感之深。换句话说,在这首诗中描写的送别场面虽然未及其他送别场面那样奢华娱乐,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四目相对式送别,更能显示出送别者与离人的真实情感,也更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