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25年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润州延陵人,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今有《储光羲集》5卷传世。
写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公元725)储光羲离开家乡,辗转于长安、洛阳应试,此诗当作于此间。
作品鉴赏
后人常谓太祝诗格高调逸,趣远而情深。此首绝句即是如此,此诗凡二十言,看似平平无奇,却通过惠风、垂柳等目之所及的常见物象,将春日之中洛阳道的韶景畅然勾勒出来,语尽辞竭之后而余味愈长。煦煦的春风中,徜徉在车水马龙、游人交织的洛阳道上,两旁的垂柳在微醺的春风中已然翠色欲滴。东风二月柳宜春,春风与袅娜的柳枝是最相配的;清风舞翩纤,嫩绿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拂过游人休憩的阁楼和来来往往的马车。太祝绝句一首读来,仿佛自己也处身彼时之景,春风中嫩柳似乎氤氲着芬芳,淡淡地消弭在接袂成帷的游人身旁。故后人道其诗“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绝非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