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位置
创作时间
758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杜甫遇孟云卿于湖城县东,此诗或作于此时。
作品鉴赏
唐肃宗乾元元年,杜甫遇孟云卿于湖城县东,此诗或作于此时。全作可根据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作者与孟云卿相遇的偶然过程:前两句写此日湖城驿沙尘漫天,天气恶劣,与朋友相遇不相识。后两句写作者与友人相遇,“偶”字突出相遇的偶然性,令读者能够体会作者与友人相遇时的惊喜感受。“向非”至“寒尽”几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作者邀请友人同去刘颢家作客的过程。在此其中,作者对酒宴场面的描写甚是细致:既有“置酒张灯”这样的动态场面,又有“照室红炉”这样的静态场面。这样细致的场面描写使我们可以借此一睹唐时家宴的醉人场面。作品的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抒怀。作者以时间的流转开始,想起与友人的偶遇,感叹人生事物不可捉摸的偶然性,可见作者同友人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