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丰道中

西下长乐阪,东入新丰道。雨多车马稀,道上生秋草。
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
诏书植嘉木,众言桃李好。自愧无此容,归从汉阴老。
位置
创作时间
740年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润州延陵人,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今有《储光羲集》5卷传世。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储光羲自乡至秦地终南山隐居,遂有此作。
作品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储光曦自乡至秦地终南山隐居,遂有此作。作者在路途中看见桃李芬芳,佳木繁荫,自己则人生失意,被迫隐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作品前四句概写途中所见。“雨多”两句是作者写路途中人烟稀少,秋草丛生的荒敝景象,作者目睹此景自然会与自己当下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作者的失忆寥落心情初见端倪。“太阴”至“川谷”四句接着写路途中作者所见的恶劣天气。“太阴”两句写途中雾气弥漫,行走其中不知时间早晚;“雷雨”两句写阴雨连绵,几日不见晴天。正是在这样恶劣环境及天气的烘托下,我们才可以推知此时作者的心情不会是朝气蓬勃的,而是失意寥落的。自此以下四句用典抒发感情。首句写开元二十八年皇帝下诏在路途两边手植佳木,此时作者想象佳木上结出的鲜美瓜果,将桃李鲜嫩的样子与自己的面容相对比,更显出自己憔悴的面容。接着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自我叹息,感叹生不逢时,无人肯用的无奈悲凉,在这种环境下只能归去终南山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