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位置
创作时间
836年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任记室,后历任朗州司马、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诗精炼含蓄,语言清新,善于表达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为白居易所推崇,誉为“诗豪”。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
开成元年,刘禹锡罢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归洛阳作。
作品鉴赏
开成元年,刘禹锡罢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归洛阳作。刘禹锡正道直行,却无辜遭贬,远弃遐荒二十二年。他“忧国不谋身”,但却大半生“落魄不自聊”。偃蹇寡和,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便自然流露深沉的悲伤意绪和强烈的孤愤情怀。诗人将故吏离去、门庭寥落与内饰静谧、邀约老僧两个场景镶嵌在同一幅构图中,即使心头负载幽怨,也不被忧怨所拘笼,而是借参禅问佛加以排遣。“蜘蛛集而百事喜”是古人的一种猜度。时乖命蹇的诗人一直难逢好事。不仅如此,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也愁煞人。然而诗人毕竟有可以代雄的豪气,“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借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引起齐桓公注意,终得赏识以成就大业的典故,抒发内心施展才华的渴望之情。在万死投荒、量移无望的境况下,仍能不降心辱志,在思索中积极振起,并对现实人生和政治仕途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