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洛城

一片危墙势恐人,墙边日日走蹄轮。筑时驱尽千夫力,崩处空为数里尘。长恨往来经此地,每嗟兴废欲沾巾。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
位置
创作时间
870年
作者简介
罗邺,生于825年,卒年不详。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一生郁郁不得志,仅在光化中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著有诗集一卷传世。
写作背景
唐懿宗咸通年间前期,罗邺旅寄京城十载,流连举场,但屡次下第,后期(约公元870年—公元873年)离京归东欲投武宁节度使郭铨幕,此作即为从长安东出途径洛阳所作。
作品鉴赏
唐懿宗咸通年间前期,罗邺旅寄京城十载,流连举场,但屡次下第,后期(约公元870年—公元873年)离京归东欲投武宁节度使郭铨幕,此作即为从长安东出途径洛阳所作。洛阳是历代古都,其中包含的历史情感自不待言喻,罗邺途径洛城见到昔日劳民伤财的巍巍皇城,如今崩塌荒芜,徒惹游人嗟叹湿巾。但诗人这首咏史之作的重点并未放在洛阳遗址上,也不在城外锦雉惊飞的大片麦陇,而在于“那堪又向荒城过”之句,一个“堪”字,一个“又”字,包含了诗人难以言说的惆怅,科场失意,羁旅劳累,年月往复。罗邺将自身的身世之感寄托在歌咏历史遗迹的诗中,咏叹历史古迹反而成了其舒展怀抱的凭借,此作以对历史遗址的描写起手,承转之后即合于抒发自身的感叹,所选之景虽然带有某种历史的苍凉荒芜之感,但主要是作为作者情感的载体,意在寄托自身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