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地点未详
创作时间
808年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历任当涂、太平令。后转入为监察御史,又任润州司马。历户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三年,作者首次自家至长安应举,途经关西驿,因有此作。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当是作者途经关西驿有感而作。作品的开头两句就有一种雄浑的力量感:首句中“荡”字寄寓豪迈气概,次句“凋”字又直接写群木凋零的结果,亦有一种坚硬的质感,所以总的来说有一种力量感蕴藏于这两句中。颔联两句以对仗的形式,写关西驿早晨与傍晚的景致,尤其是次句以马嘶为重点写起鸣叫的声音,凸显出潼关外尖利硬朗的秋日特点。颈联两句亦是以对仗的形式,点明关西驿站近秦远楚的地理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作者选择“楚树”与“秦山”相对仗,绝非偶然。试想,如果作者不是生为楚人,怎么会在作诗过程中如此凸显楚地意象呢?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本籍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尾联两句是作者表白自己心迹的部分,在这里作者与汉人司马相如自比,凸显出作者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及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