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29年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他与王维交好,并称王、孟,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召致幕府,后隐居。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写作背景
公元729年2月,孟浩然逗留洛阳数月,此诗当作于刚入洛之际。
作品鉴赏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孟浩然一生往来最多的所在之一。公元729年2月,孟浩然逗留洛阳数月,此诗当作于刚入洛之际。此诗沿袭了作者一贯的洒脱自然。沈德潜称其为:“语淡而味终不薄”。通篇只是把入洛的行为简单地叙述下来,不事铺张,也隐隐感到作者跳脱灵魂束缚的不羁与爽利。“酒”于此处不化入愁肠,而凝于澎湃热血,炼成干云豪气。全诗寥寥二十字,却如行云流水般畅行无滞。在白描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又似不经意道出。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其超脱之神韵,蕴藉之心态,洵为大唐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