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738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738年,往来京洛,尝于浐水客店送友人唐子。
作品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岑参往来长安与洛阳之间,尝于浐水东店送别友人唐子,因有此作。因友人此次自长安返回岑参的老家嵩阳,所以此诗在表现离愁别绪的同时,还表现出旅居外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作的首联对浐水东店的周围环境进行了简要描写。由此可知浐水东店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地处郊外,却靠近宫城。诗作的颔联点明送别的时天气的状况及周围的环境。虽然大山分列河流的两侧,给人以开阔豁达的感受;但蒙蒙细雨却为此时的送别增添了几分伤感。这两句中“灞水”“杜陵”与本诗的创作地点不相符合,所以诗人使用这两个地名并不是确指,有可能只是借助相对有名的地点渲染气氛而已。颈联两句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但这种对家乡真挚的感情及时为作者所抑制,所以作者在诗作的尾联中写到友人东去的行迹。没有写握手泪别,也没有折柳相送,只是描写友人离开后作者听到的阵阵马嘶,用意新奇,情思婉转而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