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23年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旋贬阳山令,又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因谏迎佛骨一事,贬谪为潮州刺史,移袁州。官终兵部侍郎。其诗豪放,有古人风范。有诗集四十卷。
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三年,韩愈有诗赠友人。
作品鉴赏
唐穆宗长庆三年,韩愈有诗赠友人。此诗是诸葛觉赴随州读书时,韩愈给他的赠别之作。在此之前,韩愈曾多次向宰相举荐诸葛觉,但都没有被录用。所以,在此送行之际,韩愈为这位年少有才干的友人多言劝勉语,希望其在以后能够拥有一份远大的前程。诗作的开篇即写读书之重要,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韩愈告诫诸葛觉要保护书籍;第二方面,韩愈劝勉诸葛觉读书应多加背诵;第三方面,韩愈告诫诸葛觉读书应以圣贤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性格品德。从“行年”句至“虽恳”句,韩愈委婉地表达了他虽在朝为官,但无法向上举荐的无奈。这一部分中“气势”句从侧面表现出中晚唐时候,唐朝的颓势。“送行”句至篇末,写作者送别时的不舍及勉励之语。“东望”一句写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不舍;“今子”至“入海”句是作者对诸葛觉的勉励之语,希望其能够在日后有所作为。从向上举荐,终无所获的无奈写及对远行友人的劝勉,全诗无华言,全是谆谆教导语,令人读来如沐春风,似韩愈在侧,耳提面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