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

看山亭下小鸣泉,呜咽难通亦可怜。惆怅无人为疏凿,拥愁含恨过年年。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及进士第,官终侍御史。喜作诗,其诗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传世有诗集一卷。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罗敷驿旁有小溪,唐人作品中多有咏叹。因为溪水流量较小,所以在地面上流淌的时候,声音不是太大,流向也是曲曲折折,更重要的是,流水也不是很顺畅。根据作品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抓住小溪水的最后一个特征,同自己坎坷蹭蹬的人生经历相联系,所以才创作了这首作品。作品的首两句为起兴句:先写作者看到驿站下有小溪流淌,又看见其流势艰涩,几乎到了难以流淌的境地,作者受其启发,援笔为诗。作品的后两句以水喻人,将水之流淌艰涩痛人之生活蹭蹬相联系,取喻甚巧。在这两句话中,作者看似为小溪水的流淌艰涩打抱不平,实则是为自己的生活蹭蹬自鸣不平:首句写无人开凿水渠,是说作者在为官的路途上无人指引;次句写小溪水之艰难流淌,是说作者心怀遗憾,艰难生活。全诗虽然最后四句话,但其中写景细腻,抒发感情也较委婉蕴藉,最值得称道的应是作品中以水喻人的比喻方式,甚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