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位置
创作时间
753年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早年遍览史籍。天宝三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历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全唐诗》编诗四卷,今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
写作背景
753年,在长安,有诗送张判官赴洛阳。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岑参在长安,有诗送张判官赴洛阳。《三辅黄图》中说,长安城东的第一座城门因颜色发青,所以百姓居民都称其为“青门”,这是这首作品的发生地。“青门”两句写张判官车马自长安出城,踏上返归洛阳的路途。接下来的几句主要写张判官离开长安时的绝美景色。此时正值春日,柳枝抽芽,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更应此种送别的场景。“东出”至“黄鹂”几句随着张判官的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一副长安春景。灞陵上,花随风舞;酒市中,美姬当垆。此时正是全长安最欢乐的时节,作者送别友人,可以相见作者此时的心情。“关东”句以下,写作者对友人的嘱托及留恋之情。全诗虽为送别题材的作品,但是作者以其细致入微的笔端为我们描绘了一副长安春景,为我们留下了解读唐人生活的一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