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逢故人

花落杏园枝,驱车问路岐。人情谁可会,身事自堪疑。

岳雨狂雷送,溪槎涨水吹。家山如此景,几处不相随。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喻坦之,晚唐诗人,名列“咸通十哲”。唐懿宗咸通年间屡试不中,后久居长安,与建州刺史李频为友,今存诗十八首。事迹见于《唐才子传》。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无考,当是作者在灞上逢故人,有感所作。故人,或是故乡之人;或是有过故交之人,从诗中内容看,此“故人”当是故乡之人。作者在灞上逢故乡之人来京,交谈寒暄中,遂生思家之心,于是援笔成诗,是为此作。首联“花落”句点明此诗创作于暮春落花时节,不仅如此,作者还借“落花”意象起兴,渲染下文生发的思乡情绪。颔联两句写作者同故人在灞上寒暄交谈过程中,作者联想起过去以往发生家乡的故事,并由此引起颈联想象家中此时的自然景象。颈联两句写作者家乡的自然景物,虽然是想象,但却是作者思乡情绪的艺术表现:长安虽是暮春,一片平和景象。反观家乡,却已是江南狂风送雨,水涨船高的梅雨时节。尾联两句为颈联想象家乡景象作结,也为全诗思念家乡情绪作结:作者写虽然自己身处长安多年,但一见故人,还是能够想起家乡的模样,感叹家乡对自己影响之深远。由逢故人生发思乡写及家乡景象再作感叹,作者以思乡情绪灌注全篇,令全诗趣味非凡,意境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