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雍陶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年),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年),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和。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编为一卷。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题目,当是作者客居长安,有感而作。此作看似是悲秋作品,实则是客居外地,思念家乡时候的作品,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客居外地,孤苦无依生活状态的自怜。作品的开头就言作者落泪,单刀直入,落泪的原因引人深思。作者把将落未落的泪水比作是即将凋谢的树叶,取喻甚巧。“况是”两句写明此诗的创作时间应是秋季。在秋天,万物枯黄,生命凋敝的季节里,本来就饱受思乡情绪折磨的作者的心情上又增添一层悲秋的情绪,所以作者在作品的最后一句,不能自禁,面对着家乡的方向,泪下如线。全诗之中,虽言悲秋,但思乡之情全在言外,婉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