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817年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旋贬阳山令,又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因谏迎佛骨一事,贬谪为潮州刺史,移袁州。官终兵部侍郎。其诗豪放,有古人风范。有诗集四十卷。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平淮西吴元济叛乱后,唐军行至潼关。时任行军司马的韩愈创作了这首呈给都统相公的作品。
作品鉴赏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平淮西吴元济叛乱后,唐军行至潼关。时任行军司马的韩愈创作了这首呈给都统相公的作品。作品的前两句先写为了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时任宰相韩弘辞去相位,执掌兵权。最终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大获全胜。作品的最后两句中,冠是指官吏头戴的帽子,盖是指官吏所乘车马的车顶;“格皇天”一句出自《书经》,是感通皇天的意思。所以,作品的最后两句是说,韩弘平定淮西吴元济这件事情,不仅让文武百官争相传颂,使文武百官都引领相望,希望韩弘再次出任宰相,而且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这件事,还感通皇天,可以说这件事是利国利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