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年少任才,好讥讽权贵,以致一生宦途失意,官仅国子助教。通音律,擅作词。词作多属意女子闺阁绣户。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无考。根据作品内容,大致可以推断,作者途经敷水驿,见驿前桃花盛开,因有此作。作品的起首两句先点明桃花盛开的地点:二月初,百废待兴之际,桃花领先开放,花丛中极为鲜艳。颔联两句是作者化身为桃花表达他的主观感受:桃花自我嗟叹生长之地不是名胜古迹边,自我叹恨的是春风无情,环境恶劣,有消逝的风险。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可以发现作者早年屡试不第,产生这种感情也是情有可原。在颈联两句中,作者产生的这种嗟叹自身,万事无成的情绪进一步深化称为惆怅,怀疑自我能力的情绪。最后,在作品的尾联,这种情绪成为一种被宿命支配的无奈感觉,作者此时就像这支桃花一般,最终难逃被风吹落的命运。应该说,这首作品中,作者化身桃花,借桃花之口,说自己肺腑之言,是客体主观化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