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志之淮南军卒

相国陈少游派军卒赵某赴长安送信,至华阴旅舍,赵某被金天王捉去送信至成都。赵因赴成都而耽搁行程,被陈少游下狱。金天王托梦于陈,具告实情。陈遂释赵并升其为副将。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张读(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在世),唐代人,字圣用,(书录解题作圣朋。此从旧唐书张荐传及新唐书志注)深州陆浑人,张荐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年十九,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读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新唐书志》及《四库总目提要》)传于世。
写作背景
无法确定
作品鉴赏
从小中的地望看,主人公淮南军卒先后经历行淮南——华阴逆旅——华岳庙——成都——华岳庙——长安——淮南,在每一个节点均有伏笔、插叙或预叙。在淮南时,节度使陈少游命卒传书,即警告他不按时送到书信并返回,就要杀死他,从而为其命运设下伏笔;在华阴逆旅,卒夜梦有绿衣吏自称为金天王使者,为金天王出场设下伏笔;在华岳庙,金天王请军卒赴蜀送信,军卒云有使命在身,若晚归必死,金天王说但可放心前去,定不耽搁其使命,则 埋下伏笔;此时又插入金天王审案情节,虎豹麋鹿、狐兔禽鸟、鬼神精怪皆来拜谒,使紧张的故事得以中和,所谓“冷”“热”交替,颇见施“闲笔”之功。审案后金天王给军卒书信和万贯钱作为盘缠,军卒问这么多钱该如何携带,答曰置于怀中,这又为后面的钱皆为纸钱张目;行至道中发现所予钱财皆纸钱,正无助时,又插入金天王吏送真钱的“闲笔”;至蜀后见到收信人肖敬之,肖敬之又云自己如何与金天王女成婚及求官事,又一“闲笔”,然此闲笔并不“闲”,在不经意间交代了金天王遣书的目的;军卒快马加鞭至华岳庙,金天王大喜,告诉军卒不日将擢升裨将,此又为“预叙”。并且交给军卒十缣,特意交待这是人间缣帛,回应前述“纸钱”情节;军卒疾驰长安,完命后归淮南,果被陈少游责怪并羁押,军卒以金天王事告之,少游不信,欲杀之,悬念又起;金天王深夜托梦少游,告以实情,少游翌日释军卒,并擢禆将。整个故事摇曳生姿,既有一路向前的主流,又有蜿蜒缠绵的河汊;既有结言端直的主干,又有旁逸斜出的横枝;既有扎实厚重的基调,又有欢快谐趣的和声,可谓秩序中寓变化,变化中含规律。小说作者有非常严谨的“地方感”,完全按照现实时空安排情节,但在叙事过程中,又有变通和创意,在节点上大做文章,将插叙、预叙、设伏笔、下悬念等灵活运用,形成了叙事文学独特的节奏和秩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