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入汴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位置
创作时间
年份未详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及进士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诗多浮艳,有轻薄之弊;晚年诗风大变。有《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写作背景
作品鉴赏
首联扣题稳起,开阔大气,写的是行走路径。诗人家住开封,宿州西北,故云“北溯河”。二联上承,客愁他乡二十年,当下已到乡音大同的淮北宿州,距离魂牵梦萦的故乡已经很近了,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三联转而写景,且语断意连,更进一层。家近人喜的心情跃然纸上,字字珠玑。二、三联以情为线,既转又承,写得绝妙。“摇”、“起”两个精准的动词活化了春意盎然的汴水,可谓笔运千斤。尾联水到渠成,一意贯通。江天浩荡的淮水都已经渡过了,碧水细浪的汴河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长期浪迹的苦楚和游子近乡的喜悦交织、碰撞,融入了春潮滚滚的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