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位置
创作时间
811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后世称李昌谷,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少有诗名,受谤毁不得登第,后受举荐任九品奉礼郎。作诗颇用力,其诗以想象奇特,喜用色彩字著称,后世称其诗歌为长吉体。着有《昌谷集》传世。
写作背景
长安任奉礼郎期间,有机会去华清宫,有诗。
作品鉴赏
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期间,有机会去华清宫,有诗。唐人,尤其是出生于中晚唐时期的诗人,在创作“华清宫”相关主题的作品时,总是会对“李杨”二人出现指责或惋惜的态度。指责“李杨”二人奢靡的纵酒寻欢生活;惋惜“李杨”二人苦中作乐的爱情悲剧。此诗当属指责一类。本诗只写李贺亲眼所见,全然没有对华清宫往日繁华景象的想象描绘。虽然只是对遗迹作真实书写,但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端遥想旧日华清宫的繁华景象,也可体会此时作者面对遗迹的感叹,继而领会作者创作此诗的讽刺意味。之所以本诗具有如此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全在于作者对形容词的把握。试看:颔联中“暗”朱络、“断”石、“斜”紫钱;颈联中“残”露、“旧”纱等词,都是些色调灰暗,破碎破裂的形容词。读者通过阅读这些诗句,可以在目睹遗迹的基础上,遥想华清宫往日繁华的景象,并且通过尾联“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一句的今昔对比体会作者创作此诗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