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于水亭独酌,寄裴六、薛八

祗役匪遑息,经时客三秦。还家问节候,知到上巳辰。
山县何所有,高城闭青春。和风不吾欺,桃杏满四邻。
旧友适远别,谁当接欢欣。呼儿命长瓢,独酌湘吴醇。
一酌一朗咏,既酣意亦申。言筌暂两忘,霞月只相新。
裴子尘表物,薛侯席上珍。寄书二傲吏,何日同车茵。
讵肯使空名,终然羁此身。他年解桎梏,长作海上人。
位置
创作时间
755年
作者简介
独孤及(725~777年),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散文家。天宝十三年及第,补华阴县尉。唐代宗召为左拾遗,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任濠、舒二州刺史。官至常州刺史。少诵五经,后勤于经史。著有《毘陵集》三十卷。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独孤及任华阴县尉,此诗或作于此时。
作品鉴赏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独孤及任华阴县尉,此诗或作于此时。三月三日正是古代传统的以游赏春景为主的节日,值此佳节,作者心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想要游玩的娱乐之心,但是作者的愿望却被县尉一职所限制,不能如愿,所以作者在这首诗作中,还表现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全作的前四句写作者在外三年,一直被尘务所困,今日才发现是上巳佳节,惊喜之感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在外做官的悲辛。“山县”至“霞月”几句描写华阴百姓在经历上巳佳节时的游玩场面。先言华阴县景色秀美,又是初春,在花草的掩映下,景色格外美好;又写作者独自一人酌酒自宽,宽解的是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最后作者写晚霞、朗月,凸显出山谷内清幽明静的景色。接下来四句,主要表现作者对裴子、薛侯两人的思念之情。作品的最后两句,作者将自己无法回家,无法与友人同赏上巳节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官职的羁绊。在最后一句里,作者表达出自己的归隐之心。全诗以上巳节开端,写及自己对家乡、友人的思念,再归结于自己官职的羁绊,表达自己的归隐心愿,结构上精密工整。另外,本作的环境描写也很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