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水

雉声角角野田春,试驻征车问水滨。数树枯桑虽不语,思量应合识秦人。
位置
创作时间
858年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屡试不第。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
写作背景
罗隐多次来往长安至汴京道中,每次来往都可能经过罗敷水。从此诗中询问水滨之人可以看出,此诗记载的应是作者初次经过罗敷水的经过。据其年谱,罗隐初次入京,当是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初次应举之时。
作品鉴赏
罗敷水,作为汴京至长安道中重要驿站——敷水驿的周边景点,多次被往来这条道路的诗人所记录。一生中为科考奔波,多次往来这条道中的罗隐亦记录下这一重要景观。从诗作中“试驻征车问水滨”一句可以得知,此时作者应是初次经过罗敷水,又因为“征车”一般指远行的车辆。所以,罗隐初次远行,途经汴京至长安道的应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应举之行。通过对罗隐诗作的风格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罗隐一生“十年不第”,未能考取功名对罗隐的诗风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诗中“萧萧”“伤残”“衰”等带有破败意味的词的出现,与本诗大有不同,由此也可推断本诗应为罗隐早年所作。诗的首句借助野鸡的鸣叫声营造出野外田家干净脱俗的氛围:作者行至敷水,因受野鸡鸣叫声的吸引,于是停车询问此为何处。诗的后一句写无人应答,作者暗暗思忖此地应与秦罗敷有关系。作者虽然初次到达罗敷水,但是罗敷水作为一种文学景观常出现于先于罗隐的唐诗人笔下,所以罗隐很可能通过常识在无人应答的情况下作出推断,也有可能是有人应答,作者不曾写入诗作。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会影响此诗为罗隐初期诗作这一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