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位置
创作时间
829年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任记室,后历任朗州司马、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诗精炼含蓄,语言清新,善于表达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为白居易所推崇,誉为“诗豪”。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
大和三年五月,白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
作品鉴赏
唐文宗大和三年五月,白居易罢刑部侍郎,赴任洛阳,当时的友人悉数与白居易在长乐亭送别。此诗即作于此时期。诗的首联写祖筵上的珍馐美食,“拂衣高谢岂徒然”写到白居易借病辞官一事。颔联中,“九霄”意为最高的地方,比喻朝廷;此句中作者还以“商山四皓”比喻不为名利,辞官归家的白居易。颈联借用《世说新语》中“支公养鹤”的典故,安慰白居易虽然辞官回家,但还是有能力再度入朝做官的。尾联中“衡茆”一词,本意是“衡门茅舍”,此指刘禹锡在洛阳的官舍。“地仙”一词则是指回家后,担任闲职的白居易就如仙人一般过着潇洒的生活。尾同张籍作品一样,表达出作者想要同白居易一同归隐的决心。